一、園區交通區位條件得天獨厚
陽西縣地處廣東省西南沿海,位居珠三角經濟圈與北部灣經濟圈的交匯處,同時接受兩個經濟圈的輻射。南臨南海,背靠云浮,東臨江門,西通茂名,處于承東啟西,溝通南北、連接海內外的重要戰略位置。325國道和廣湛高速公路貫通陽西全境,與沿海高速公路、陽陽鐵路、國家一類口岸陽江港、湛江民航機場連成海、陸、空立體交通的便捷網絡。
陽西園區選址位于廣湛高速公路出口與陽西縣城之間,規劃選址就具備產城融合的先天優勢。園區內的廚邦大道正對廣湛高速公路陽西出口,園區與高速公路“零距離”相接;325國道從園區邊穿越而過;園區通過陽陽鐵路(陽春一陽江港)進入全國鐵路網,貨運火車站距離約30公里,擬開工建設的深湛高鐵陽西站距園區3000米;陽江港距園區27公里,現有4個最大達5萬噸泊位,為園區貨物經水路通達各地提供了良好的港口資源。園區屬陽西縣城規劃新區范圍,緊鄰老城區,是陽西縣工業開發建設的重點區域,目前已通過工業大道與老城區連為一體。園區憑借獨特的區域優勢,更可參與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泛珠三角經濟圈等國內外經濟的大循環中去,發展前景廣闊。
二、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完善
園區為投資項目提供“通路、通電、通訊、通寬帶、通給水、通排水、通排污以及場地平整”的“七通一平”基礎設施條件。園區一次性、高效率完成建成區的“七通一平”,為投資客商提供最大便利。
1、園區道路。建成區內南北向的主干道有信義大道(寬度24米)、陽光大道(寬度20米),東西向的主干道有廚邦大道(寬度40米)、中炬大道(寬度20米)、中山大道(寬度36米)、中陽大道(寬度24米),次干道有禮義北路、科技路、博愛路、正義二路、興業路、創業路等,度寬均為15米,道路總長約13.843公里,構成主、次干道縱橫交錯的交通體系。園區對外主要通過廚邦大道、信義大道、中山大道、正在建設的丹宵路與廣湛高速及325國道相連接。
2、供電。園區建有110千伏安的變電站1座,全區由廣東省電網供電。陽江市是南方電網最重要的電力基地之一,陽江供電局現有500千伏變電站1座,220千伏變電站6座,110千伏變電站35座。
3、供水。園區現有供水水廠2座,其中3萬噸/日的水廠1座,園區內配套的5萬噸/日源河自來水廠1座,既可以滿足園區及外圍發展的生產、生活用水需求,還可以向市區供水。
4、排水。園區建設雨污水管網22.4公里,建成區為雨污分流制,已形成較為完善的排水系統,規模大,標準高。
5、通訊。城市寬帶骨干網絡和接入網絡覆蓋至園區,基礎傳輸網絡完善。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郵政等通訊郵政單位均已入園,保障了園區通訊的暢通。
三、產業配置平臺建設
(1)投資服務平臺。園區加強效能建設,服務創新,成立了投資項目服務中心,建立了跟蹤項目專責制度和政企對話制度,及時為企業排憂解難,加速項目建設的進程,推動園區又好又快發展。
(3)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近年來,園區積極做好科技服務工作,引進和建立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積極為中小企業提供知識產權咨詢、技術咨詢、技術培訓、財務審計、科技項目申報以及其它技術服務,形成了覆蓋全區的科技創新服務網絡。同時,還通過整合,與美味鮮廚邦技術研發中心等成立了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并且與華南理工大學、陽西職業技術學院、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合作成立了綠色食品產學研基地和校外教學實習基地為主導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
(3)人力資源市場平臺。園區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充分發揮園區人才服務中心的窗口服務作用,實行“一站式”服務,及時發布用工信息,為勞動者和用工單位搭建供需平臺。一是為的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及農民勞動者提供免費的求職登記、職業介紹、職業指導、政策咨詢等“一條龍”服務;二是建立空崗登記制度,采取常上門、多聯系、勤溝通的方式,為就業單位提供勞動力資源;三是進一步加強人力資源庫建設,規范就業與失業人員的動態化管理;四是不定期舉辦勞務交流大集和專場招聘會,并指導組織勞務交流小型活動。
(4)企業孵化器平臺。園區建立科技企業孵化器,集科技創業服務、生產力促進、科技服務等功能為一體。企業孵化器發揮了聚集科技資源、吸引科技人才和項目來園區創新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促進園區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