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外貿受到疫情沖擊之時,一系列政策也密集出臺。
4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增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支持加工貿易、廣交會網上舉辦等系列舉措。尤其是提出,支持加工貿易企業紓困,對加工貿易保稅料件或制成品內銷,年底前暫免征收緩稅利息,將加工貿易企業內銷可選擇按進口料件或按成品繳納關稅的試點,擴大到所有綜合保稅區。
4月17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已于近日發布了關于擴大內銷選擇性征收關稅試點的公告。公告顯示,自2020年4月15日起,將《財政部 海關總署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擴大內銷選擇性征收關稅政策試點的通知》規定的內銷選擇性征收關稅政策試點,擴大到所有綜合保稅區。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內銷選擇性征收關稅政策是指對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企業生產、加工并經“二線”內銷的貨物,根據企業申請,按其對應進口料件或按實際報驗狀態征收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照章征收。
這意味著,該政策的實施,使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企業在開展內銷業務時,可根據自己的生產經營實際,自主選擇稅負較低的關稅繳納方式,降低企業內銷成本,助力企業統籌好利用國外國內兩個市場。
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相關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廣東部分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已提前適用該政策(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除外)。
廣州南沙保稅港區內的出光復合工程塑料(廣州)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該公司是一家進口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樹脂、鈦白粉等原料生產復合聚碳酸酯膠粒的企業,在內銷貨物繳納關稅時,可以由企業選擇按進口原料或是內銷成品復合聚碳酸酯膠粒對應的稅率進行繳納關稅。
據了解,該公司2019年累計內銷聚碳酸酯膠粒124萬美元,原本應繳關稅約146萬元人民幣,若該公司選擇按料件繳稅后,只要120萬元人民幣,共少繳關稅約26萬元人民幣。
隨著該項政策的推廣實施,將有利于更多加工制造企業入駐綜合保稅區,并依托該政策擴展國內市場,進一步提升綜保區的加工制造中心功能,更好打造對外開放的創新高地。